編者按:衛生部等五部門印發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中,對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作出明確要求,提出:“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探索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決策、執行和監管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強化具體經營管理職能和職責,增強公立醫院的生機和活力。”
我國各級醫院在此前曾經對公立醫院的法人治理結構做過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經驗。廣東汕尾逸揮基金醫院在上世紀90年代建院之初,就在香港愛國僑胞洪逸揮先生的建議下,在廣東省及當地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引進先進管理理念,運用全新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實施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創新,經過14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本刊于2002年2期和2005年2期刊發過《新醫院 新機制:廣東省汕尾逸揮基金醫院的調查》和《醫院建設與發展的關鍵要素:機制、院長和環境》兩篇調查報告,介紹了該院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的經驗。迄今為止,該院歷經14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在醫院管理體制和機制上又有新的發展,取得了新的經驗和業績,本刊本期再次加以追蹤報道,以期對公立醫院體制創新和運行機制改革方面有所啟迪和借鑒。
【關鍵詞】公立醫院 法人治理 管理體制
【摘 要】介紹了汕尾逸揮基金醫院14年推行院長負責制,即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并不斷完善的過程,闡述了實行法人治理的歷史背景與機遇、基本做法特征、核心內容、實現“三贏”的成效以及實行法人治理探索與實踐的體會。
衛生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探索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制衡的權力運行機制,強化具體經營管理職能和責任,增強公立醫院的生機活力[1]。回顧我院14年來實行完善的院長負責制的做法,實際就是對法人治理結構的探索實踐過程,與《指導意見》提出的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要求基本貼近,值得認真總結并進一步加以完善。
1 實行法人治理的歷史背景與機遇
1.1 改革開放大趨勢,為醫院法人治理提供了機遇
1997年汕尾逸揮基金醫院建院之初,正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著力推進之時,醫療衛生戰線的改革也逐步升溫,國家出臺有關醫院改革的政策,包括推行院長負責制等政策影響著醫院的變革和發展,醫院的生存和經營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在這機遇態勢中,汕尾逸揮基金醫院是一張白紙,沒有固有模式,沒有固有陣地,更沒有歷史包袱,容易解放思想,接受新生事物,輕裝上陣。
1.2 愛國同胞捐資建院,把“不要穿新鞋走老路”作為辦院條件,主張實行新的管理辦法
汕尾逸揮基金醫院是由香港愛國同胞洪逸揮先生捐資、城區人民政府投入配套資金共同興建的一所政府公立醫院。洪逸揮先生深感家鄉衛生事業發展緩慢,群眾看病要跑很遠的省城,因此慷慨解囊想辦一間好醫院,同時,他提出了“以民為本”的辦院宗旨,建議醫院“不要穿新鞋走老路”,最好能引進港澳的先進管理理念。
1.3 省醫院管理研究所專家的可行性報告提出了法人治理的思想基礎
當地黨和政府托廣東省醫院管理研究所專家前來汕尾調研一個多月,根據當時汕尾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香港逸揮基金會的要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專家提出創新醫院管理,建議政府創新用人機制,公開招聘院長,實行院長負責制。這份報告由香港洪逸揮先生和現代醫院管理研究所共同簽署,為醫院法人治理奠定了基礎。
1.4 政府的解放思想,決心運用新的管理體制辦好醫院是決定因素
隨著汕尾市區人民保健意識的不斷提升,群眾醫療需求不斷增加,而當地政府財政資金有限無法給醫院更多的投入,因此當地黨政也深感推進醫院改革給政策的必要性。他們以開放的意識,審時度勢,同意放權給醫院,把醫院的經營權和管理權交給院長并對政府負責。這在1995年當時的地方政府是一件絕無僅有的新鮮事。
2 實行法人治理的基本做法特征
2.1 公開面向社會招聘院長,是醫院實行法人治理邁出的第一步
政府打破傳統組織任命的用人機制,通過媒體公開向社會招聘院長,這在當時的廣東是第一家,在國內也不多見。同時又委托廣東現代醫院管理研究所專家組成院長考核小組,對競聘者進行筆試、考核、面試和答辯等嚴格選拔,最后由黨政進行組織審核批準,再由政府擇優聘任。現任院長就是在來自廣東、廣西以及湖南等省份的眾多應聘者中勝出,被政府擇優聘任的[2]。
2.2 打破傳統的用人格局,創新用人機制,為法人治理醫院提供了組織保證
醫院一改過去人事管理的舊框框,實行了崗位管理的人事制度。院長有權拒絕不適合在醫院工作人員的調入。根據醫院實際需要采用“以事定崗,以崗定員,逐級聘用,層級管理”全員聘任靈活的用人機制,按不同崗位采用臨時、短期聘用,長期聘用,正式入編等方式,便于人員管理。如長期聘用專家為醫院的業務把關和傳幫帶;短期聘用的“候鳥式”專家,滿足醫院業務的需要,提高醫院的診療水平,降低醫院的醫療風險;對低年資初級職稱的醫生護士等及其他崗位實行聘用制;正式調進部分專業技術和管理骨干人員,保持技術骨干隊伍穩定。
1/5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