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西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發展歷程
坐落于古城太原市的山西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附屬醫院。醫院前身是一所建工行業的工企醫院,醫院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基礎都十分薄弱。近年來在院長劉越澤為首的領導班子帶領下,使一所瀕臨倒閉的爛攤子醫院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醫院各項管理成效卓著,成為山西省首批省、市醫保定點醫院,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院。2004年首批獲得中國醫院協會授予的“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稱號。目前有12個學科是碩士研究生授予學科,有6個特色學科居于國內及省內領先水平。
以創建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為契機 狠抓醫院內涵建設
創建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是中國醫院協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項旨在提升醫院內涵建設水平,促進行業發展的活動,由“明明白白看病”、“醫療優質高效”和“綠色醫療環境”三個主題組成,連續三個主題均獲得社會監督和公示、問卷考核通過才可以獲此殊榮。劉越澤院長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明確將創建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列入醫院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并親任組長,在各種形式的會議上強調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將創建指標的考核細則,層層分解,任務到科,責任到人,落到實處,使全院上下形成了人人參與創建活動的良好氛圍。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2004年首批榮獲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殊榮。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姓放心示范醫院三個主題的考核評選中,該院在山西全省醫療衛生系統名列前茅。榮獲百姓放心示范醫院成為山西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發展的一個新拐點,大大激發了全院上下奮發向上的斗志,增強了發展醫院,勇爭上游的信心,醫院內涵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狠抓優質服務,增強醫院軟實力。由于醫院前身是一家工企醫院,多年來員工服務意識淡薄,紀律渙散,醫院領導通過狠抓優質服務,樹立醫院良好的服務形象,打造自己的服務品牌,增強醫院的軟實力。在醫院的門診大廳,有和藹可親的導診員,為到醫院就醫的病患導診、服務;對危重病人則先進診室后辦手續;對殘疾或行動不便的病人實施全程陪助;各個科室都為病人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務措施,門診大廳播放著柔美的輕音樂,大屏幕顯示著就診專家的介紹和有關的就診指導。病房的醫護人員對病人實行軀體、生活和心理全方位整體護理,對有特殊需要的病人還實行了“家庭式”護理。為提升護士的服務素養,醫院還舉辦了禮儀培訓班,制定了護理服務規范用語,細化并規范了服務流程,編印成冊,便于護士學習。醫院還開展了“優質服務示范崗”評比競賽活動,每月進行評比,得分最高的科室才能獲得“優質服務示范崗”,使全院護理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各科室不斷有新的服務項目推出,形成了持續發展的良好機制。抗擊SARS期間由于醫院的護理人員平安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醫院專護組被評為抗擊非典先進集體。
近年來,醫院拓展優質服務病房,提升人文化管理水平。護理工作以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為抓手,完善護理工作制度及崗位職責,量化分解各項工作流程,修訂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的考核評價細則,讓每個護士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扎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醫院的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區總數達到10個。各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特色服務,處處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大大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
狠抓醫療中心工作,全面提升醫療質量。首先落實“三基三嚴”,確保醫療安全。把“三基三嚴”作為醫療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貫穿到醫療工作的全過程。組織全院醫務人員進行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培訓,急救隊伍的專業培訓,舉辦了傳染病及食物中毒監測的培訓;落實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等醫療核心制度;定期召開醫療安全分析會,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有效地保障了醫療安全。其次,嚴格質控管理,提升醫療質量。建立病歷逐級審查制度,出科病歷由科主任把關、簽字,再由院內專家進行終末病歷審查,將有缺陷的病歷返回科室,完善后再交到病案室,由質控科對病歷進行二次審查;病案管理委員會定期抽查出院病歷,現場點評,對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有效地提升了病歷書寫質量。第三,加強門急診管理,落實首診負責制。嚴格出診及開診時間,優化服務流程,提供便民服務措施,落實首診負責制。改善急診急救條件,安排青年醫師輪流到急診科工作,提高青年醫師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能力。第四,開展抗菌藥物、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專項治理活動。按照衛生廳的統一部署,組織相關人員參加了衛生廳舉辦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培訓,制定醫院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方案,與各科主任簽訂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責任書,從而提高合理用藥意識、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行為;組織新上崗人員進行了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權和調劑權培訓及考試,定期檢查門診使用麻醉藥品的病歷和麻醉處方,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在院周會上進行反饋、處理。第五,開展臨床路徑工作。2012年新開展了5個病種的臨床路徑,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和臨床路徑指導評價小組,對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消化內科、血液內分泌科、普外科、骨科、婦產科等開展的90個病例進行了指導和評價。
營造優美環境,創建綠色醫院。為了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綠色的醫療服務環境,劉院長為首的院領導班子下決心治理醫院環境,采取措施,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實行了綠化盆景進病房,醫院處處充滿了大自然的生機;還注重凈化醫院空氣質量,保持空氣流通,安裝了空氣消毒機。醫院落實污水污物無害化標準,院感科和總務科加強管理,細化工作環節,對于一次性醫療用品從采購到回收的所有環節都有相應的管理辦法,醫院的內外環境煥然一新,為病人營造了溫馨的就醫環境。
發展特色專科 以專科特色促進醫院發展
大城市中的中小醫院由于其硬件設施和人才匱乏等因素無法與大醫院競爭,因此以專科特色帶動醫院發展是中小醫院的科學發展戰略。在大中小醫院領導崗位工作多年,管理經驗豐富的劉越澤院長深諳此道。因此她對醫院的專科建設極為重視,提出走大專科、小綜合的醫院發展之路。為此,在政策上加大對專科建設的扶持力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發展重點特色學科。
為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科研工作能力,分期分批安排臨床醫護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外出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提升大家的專業技能。完善醫、教、研相輔相成的重要機制,創造條件激發大家搞科研、帶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推動醫療水平的提升。2012年全年榮獲山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科研立項8項,經費達500余萬元;發表國際級SCI數據庫收錄論文8篇、國家級論文3篇、省級論文13篇。此外,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發展重點特色學科。
神經內科作為醫院的重點學科,擁有良好的學術氛圍,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并加入了衛生部“十二五腦血管規范化微創治療協作組”,是山西醫科大學癲癇研究所的臨床教學基地,在癲癇研究所所長、國內癲癇治療知名專家劉玉璽教授的帶動下,其癲癇治療的方法同國際接軌;采用顱內埋置電極定位癲癇病灶,手術切除致癇灶治療難治性癲癇病,達到國內較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崔愛勤為省內知名專家,主要從事腦血管病及帕金森等的研究,在腦出血的微創治療方面省內領先,帶領神經內科開展了腦溶栓、肉毒治療面肌痙攣等項目,成為山西省癲癇與帕金森鑒定中心。
核醫學科是經省衛生廳、公安廳、環保局批準驗收合格,并設有病床的放射性藥物治療科室,應用131碘治療甲亢、甲低、甲癌、結節性甲腫等方面屬省內領先水平,科室聘有省內131碘治療創始人張承剛教授坐診,科主任宋補昌在治療甲狀腺疾病方面具有較高水平。
精神衛生科設有半封閉和開放兩個病區,擁有成人50項精神量表測查軟件,生物反饋治療儀等先進設備,采用藥物、心理等綜合方法治療重性精神障礙、心境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焦慮癥、失眠癥、酒依賴、軀體形式障礙等精神科疾病居省內最高水平。科室聘請省內治療精神衛生疾病的知名專家白培琛教授常年坐診查房。學科帶頭人李愛萍為治療精神衛生疾病的省內知名專家,擅長各種重性精神疾病、神經癥、癔癥、應激相關障礙、兒童精神障礙的診治等。
腫瘤科由化療組、放射治療組和放射治療技術室三個專業組成,擁有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和三位適形治療計劃等大型設備,開展腫瘤化療、生物治療、精確放療、X-刀治療、三維適形放療等項目。學科帶頭人張元生為省內治療腫瘤的知名專家,研究方向為腫瘤化療和三維適形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骨科有較好的人才梯隊,學科帶頭人趙波、劉建洲、白左明等在創傷及脊柱等疾病治療方面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方法,治療骨科疾病達省內較高水平。
普外科涵蓋普通外科組、胸部外科組和泌尿外科組專業。學科帶頭人牛清華在腫瘤外科和創傷外科有很深的造詣,能夠開展甲狀腺癌根治術、乳腺癌根治術、肝癌肝葉切除術、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食管癌、賁門癌根治術,肺癌的各種手術,縱隔腫瘤切除術,腎癌、膀胱癌、陰莖癌根治術等;在創傷外科中能開展胸腹部外傷的各種手術。薛冰川對外科各種疾病和腸外營養技術有豐富的診治經驗,尤其是微創膽囊手術經驗豐富,能夠開展膽道系列手術,腹腔鏡手術和各種體腔體表腫瘤手術。
特色專科的發展,為增強醫院的競爭實力,更好地為病人提供特色服務夯實了基礎,增強了服務能力,拓展了醫院發展空間。
自強不息 在奮斗中追求卓越
這所十余年前曾經破爛不堪難以為繼的小醫院,如今已發展壯大,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人們不會忘記在這里灑下無數汗水和淚水,奉獻了人生最好年華和聰明才智的劉越澤院長。
劉越澤2002年1月服從組織安排,從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來到山西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任院黨委書記、院長,上任之初,她面對的是一所設備老舊、人才匱乏、人心渙散、外債累累,深陷困境的爛攤子,前任院長慘遭圍攻,倉皇離去,連工作都沒有和她交接,作為年僅40歲出頭的女性院長,她面對的困難和壓力可想而知。可她憑著外柔內剛,勇于擔當的品格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硬是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不離不棄,執著奮斗,一干就是11年,用自己不懈的奮斗精神和睿智、科學的管理,率領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開辟了一片醫院發展的新天地,譜寫了人生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美麗樂章。上任之初,她提出了“夯實基礎、狠抓管理、突出特色、振興三院”的辦院理念,近年來,醫院在以她為首的班子領導下發生了巨大變化,住院病人以年34%的速度遞增,經濟收益以年30%~40%的速度遞增,從每年不足1100萬元上升到6000多萬元。職工人均收入翻了5倍,人均年收入達到5.4萬元。固定資產增長178%,由2600萬元增長到8000余萬元。
數字是無聲的,但這些看上去并不耀眼奪目的數字背后卻蘊含了一連串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艱辛足跡。
劉越澤,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學位,教授,是山西省破格提升為主任醫師的年輕醫生之一,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山西省僑聯副主席,是太原市第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2010年榮獲山西省十大新聞創業人物;榮獲太原市“十大”女杰;榮獲山西省首屆“和平杯”優秀醫師獎;2009年榮獲全省民主評議醫院行風工作先進個人; 2007年榮獲十佳巾幗道德楷模; 2006年榮獲太原市優秀人大代表;2005年榮獲山西省高校工委創先爭優先進個人;榮獲全國醫院優秀院長;榮獲全國歸僑、歸眷先進個人;2003年榮獲山西省高校工委抗擊非典“優秀共產黨員”;多次被評為衛生系統優秀管理干部,先進個人,教育系統“三育人”先進個人等。眾多的榮譽承載的是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印記。
1982年大學畢業后劉越澤一直從事醫療、科研、醫院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參與了國家、國際合作,部、省級科研項目18項,獲獎成果12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編寫專著6部,是《醫院管理學》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中華級雜志論文60余篇,有30余篇論文獲國家級、省、部級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開辟了山西醫科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點,每年承擔本、碩教學100余課時,培養了30余名碩士研究生。任《中華醫院管理雜志》等9種國家級雜志的編委、常務編委、副主編。任中華醫學會倫理學分會全國委員、醫學法律委員會全國委員,山西醫學會醫學倫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西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山西省醫師協會、女醫師協會理事,山西醫院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她在院長的崗位上解決了醫院幾十年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她始終心系員工,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僅補發了多年拖欠職工的工資,更是給員工全面調升四級工資,給群眾實實在在的利益。2003年抗擊SARS戰斗中,劉越澤院長不顧個人安危,親臨發熱門診第一線,認真檢查每個細小環節,保證不漏過一個SARS病人,近四個月的時間,共排查發熱病人660余例,住院隔離觀察發熱病人350余例,其中有6例確診為SARS病人,并被及時轉送得到救治。不僅做到了診斷準確率100%,而且創造了500余名職工和在院200余名學生無一例感染的記錄。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親自請愿組建一支醫療隊,攜帶20余萬元的藥品、物資奔赴平武縣響巖鎮抗震救災第一線。2009年9月成立發熱門診,防治甲型H1N1流感,收治社會病人和山西醫科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發熱學生1060例,為社會穩定和兩所大學建設平安校園做出突出貢獻。
作為一名高級知識分子,劉越澤學習上始終與時俱進,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用豐富多彩的新知識充實自己;作為一名優秀院長,她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愛崗敬業,不辱使命,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工作重任,成績斐然。
永不自滿,追求卓越是她永遠恪守的人生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