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納雍縣4年醫改調查
納雍是貴州最為邊遠窮困的地方,歷史上有"威(寧)納(雍)赫(章),去不得"的說法,"看病難,看病貴"是長期困擾當地的問題。2006年,一所綜合性民營醫院以非營利性機構方式進入后,促進了縣公立醫院改革,山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明顯改善,同時又提出需要關注的新問題。
貧困縣引入民間資本引發"鯰魚效應"
"最初,納雍縣想再建一所公立醫院,但測算后發現至少需要5000萬元,縣里只能籌得500萬元。無奈之下,只好寄希望于招商引資。"納雍縣衛生局局長諶茂業說。
2003年,納雍作為全國首批試點縣啟動了新農合,農民看病的需求空前釋放,但縣里僅有的3所公立醫院遠不能滿足需要。經過"牽線搭橋",一個納雍籍投資者表示愿意投資8000萬元,為故鄉修建一所二甲級標準的民營醫院。
2006年10月,新立醫院在納雍正式開業。醫院被劃分為非營利性醫院,除了沒有政府財政投入之外,在新農合、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稅收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我們的醫院一開業,就是高起點,僅設備購進就花了2000多萬元,還從上海、武漢、成都等地的二級醫院挖來10多名正高和副高級專家。"新立醫院副院長靳哲說,"我們的配備,即使在貴州的縣級醫院里,也是數一數二的。"
相比之下,縣醫院"寒酸"許多:二級乙等,5名副高,最先進的設備,是2005年從畢節地區醫院"爭"來的一臺快要報廢的西門子CT。
"新立醫院進入納雍,對我們造成的壓力很大。"納雍縣人民醫院院長張琳說,"過去我們是獨家生意,現在再不添設備改服務,病人就被新立醫院搶走了。"
新立醫院院長歐陽旭說,為贏得信譽,醫院為納雍一些高發病和特困病人開展了免費和部分免費服務,還與名醫院建立技術幫扶聯系開展遠程咨詢應診。醫院包攬了納雍縣所有的體檢業務。通過開展體檢,為患者設健康檔案、跟蹤服務。醫院還開展"百萬資金救助"項目,對那些基層行政部門證明為特困的病人,在出院的時候給予補助。
面對"來勢洶洶"的民營醫院,縣醫院也不甘落后。醫院增加科室,購置CT、CR、腹腔鏡等設備。目前,新的門診大樓已完工,正在實施改擴建住院綜合樓項目。醫院還推出了除縣管干部以外的全員聘用改革方案,中層干部一律競爭上崗,待遇上向優秀人才和技術骨干傾斜。
"以前破破爛爛的縣醫院現在變化很大,環境、設備和服務都上了層次。"百興鎮樂卡村村民胡勰說。
公私各揚特色 基層醫療市場廣闊
記者調查發現,4年來,發生在納雍縣的這場非營利性領域的競爭,不但產生了顯著的"鯰魚效應",而且促進公、私兩院各揚其長,形成特色,優勢互補,最終惠及了患者。
按國家規定,非營利性醫院藥品收入不得超過業務收入的49%。以2010年1至10月為例,新立醫院和縣醫院所占比例分別為21%和26%。和2009年相比,兩院門診每人次藥品支付額均有大幅下降,新立醫院由70.41元減少為43.72元,縣醫院由25.63元減少為19.45元,已連續兩年保持下降態勢。
新立醫院強項是骨科、普外科和泌尿外科,人民醫院的強項是五官科和婦產科。記者在納雍縣采訪時看到,兩家醫院的住院床位,尤其是優勢科室的床位緊張,加到了走廊上。
2009年11月,新立醫院托管納雍百興鎮衛生院,投資120萬元,為衛生院改善軟硬件設施,并下派20多名醫護人員充實力量坐診。
"托管后,衛生院從只能查血、尿、大便三項常規化驗,發展到可做肝功、腎功、血脂、血糖、心肌酶譜等20多個項目,月住院人次增加了5倍。"百興鎮衛生院院長斯孝維說,"2010年1月至10月,衛生院業務收入150萬元,往年一年的收入只有30多萬元。"
據統計,新立醫院2010年可實現扭虧為盈。雖然這只是業務經營賬,不含折舊提取,但預計2012年業務收入達到4000萬元以上后,可逐步提取折舊,進入全成本核算的投資回收期。
"以我對納雍醫療市場的分析,醫院完全可以實現7000萬元到8000萬元的年收入。"新立醫院實行投資管理公司下的院長負責制。公司副總經理盧俊杰說,我們想通過兼并擴大規模,運作兩三年后上市,向社會融資。這樣一來,醫院的運行成本將降低。
發展仍要破冰 競爭環境需進一步公平
日前,發改委、衛生部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院,使民營醫院在準入、執業、發展等方面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
"隨著國家新農合補償比例和兩家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更多病人選擇本地就醫,全縣新農合資金,外流比例已從40%降到24%。"納雍縣新農合辦主任林煉深說。
隨著新立醫院在納雍縣的建立,山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明顯改善,但新立醫院在其發展中又面臨著新問題:
第一,取血不便。新立醫院的骨科強,接收的危重病人多,用血量很大。但只有地區才有采血權,一個縣只給一個儲血點,納雍的儲血點設在縣醫院。
第二,"120"急救。在許多發達地區,"120"有專門的指揮中心,城區按片區劃分,病人所在地在哪兒,指揮中心就近安排"120"接診。但納雍的"120"就設在縣醫院,病人一打急救電話,自然就往縣醫院送。
歐陽旭認為,這樣既不利于病人的分流,對民營醫院也構成了不公平競爭。
第三,"人"的問題。負責人事工作的新立醫院副院長李長武說,民營醫院沒有編制,只能通過高薪聘請來吸引人才。盡管國家鼓勵醫務人員在公立和非公立醫院間合理流動,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困難。例如從外地招聘來的醫生,原所在地常常不給辦轉執業證,接收地無法注冊,影響到了醫生的行醫資格。
盧俊杰說,新立醫院需要掙錢,其非營利性的性質,決定了必須接受審計,有所盈利,也只能用于醫院的發展。但競爭環境,仍需進一步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