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重慶2011爭光貢獻獎”獲得者、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護航大眾健康的鏗鏘衛士
一個醫生、一個護士、一個護理員的責任是什么?只有一個責任,就是使我們的病人快樂,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恢復力量。你必須把每一個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親。
——諾爾曼·白求恩
剛剛獲得“振興重慶2011爭光貢獻獎”的任紅,擁有數十個令人炫目的學術和行政頭銜,32歲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35歲就成為重慶醫科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曾于2003年榮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面對如潮贊譽,任紅很淡然:最喜歡的稱謂是“醫生”,就連微博上名字也是“Dr任”。現在,讓我們透過“振興重慶2011爭光貢獻獎”的光環,走近一個更加真實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
放權領導,精細管理
對自己的領導風格,任紅笑稱是溫和派。“我從不發火,有什么好著急的呢?我認為好多東西不是爭來的,著急肯定會有,但我會讓自己冷靜下來……”
1999年5月至今,任紅擔任著重醫附二院——西南地區歷史最悠久、重慶市中心唯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三甲醫院院長,在同事眼中是“低調、儒雅、溫和、正直”的人。身處喧囂鬧市,他卻始終保持著嚴謹卻不嚴肅、放松但不放任的領導風格和管理模式。對此,任紅解釋說,從醫院層面,我更看重學科發展;從個人層面,我更看重專業發展。
同時,堅持以臨床為中心,任紅堅持從醫、教、研全方位帶領醫院銳意進取,提出了“關懷、專注、創新”的寬仁精神——堅持將病人放在首位,精誠做好醫療服務,實現醫院跨越式發展,這與“克寬克仁,彰信兆民”的寬仁文化一脈相承,使得這所百年老院不斷展現出勃勃生機。
患者首位,大醫精誠
從2000年開始,任紅一方面專注學習“管理學”,一方面對學術和科研也從未松懈。作為重慶市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重慶醫科大學傳染病學學科帶頭人,任紅所率團隊被教育部納入“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其創建的重慶市肝病治療研究中心每年收治來自全國各地的肝臟病患者數千人次,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及影響。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和重慶市國家級醫學藥科重點實驗室,其取得的研究成果使重癥肝炎病死率由85%下降到36%,為醫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0年,任紅及其團隊率先在重慶市建立起?“人才名醫”工程基地;2008年,他們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轉歸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這是被列為與大飛機制造、登月計劃研究同等重要的研究。除此之外,他本人先后負責了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l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衛生部、教育部多項基金項目研究并多次獲獎。經過艱辛努力,任紅率團隊建立起目前全球最大HBV各階段病例庫;并使重慶成為與浙江、上海齊名的全國僅有的三大傳染病肝病治療研究中心之一。
仁者仁愛,行醫為民
從事傳染病、肝病防治研究工作20多年,任紅和他的團隊站在國際醫學前沿不斷追求、創新和探索,為提高本領域疾病的研治水平和推動我國肝病、傳染病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先后創辦肝病領域國內最高學術水準的權威專業雜志——《中華肝臟病雜志》和科普讀物《肝博士》雜志,后者對普及肝病防治知識,提高民眾生活質量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廣受百姓歡迎。
任紅經常掛嘴邊的是“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每個醫生為患者解除病痛的宗旨是永恒的,我們必須孜孜以求,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正因為如此,即使忙到恨不得分身,任紅教授仍堅持每周三坐門診,這是全市率先實行的肝病特需門診,對病人實行全病程跟蹤管理。面對遍及全國天南地北的患者,他總是語言輕柔問話耐心,診治過程面帶微笑。
扎根基層,服務百姓
曾有重慶首家“血友病之家”民間組織發起人彭茂琳女士找到血液科負責人婁世鋒主任為患病而求醫無門的孩子們提供幫助,任院長當即批示:醫院在技術上給予支持,并給部分患者做免費丙肝和艾滋病檢查。另外,任紅和同事們還堅持履行百年寬仁的一項光榮傳統——送醫下鄉,醫院每月都有至少一次的集體送醫活動。這不僅為大眾帶去了先進的醫學服務,更深化了全院醫護人員扎根基層、服務百姓的意識。
“不管重醫附二院怎么發展,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所有的普通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任紅指出,作為國家辦的醫院,其宗旨就是要給普通百姓提供一個就醫的良好平臺。
為提升重慶肝病研治的學術地位,讓重慶肝病研究走向全國、亞洲,乃至全世界,任紅教授選擇將主持召開學術大會作為有效途徑。自1999年起,任紅教授作為大會主席,主持召開國際或全國肝病學術大會11次。其中2009年重慶大會參會代表達3000人。
作為重慶市民主黨派知名人士,任紅曾先后向中央統戰部建言獻策,向重慶市撰寫有較高價值的提案、社情民意等,為重慶的繁榮振興、為西部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后記:
今年恰逢重醫附二院120周年院慶,全院掀起“弘揚白求恩精神、迎接建院120周年”系列專題活動,旨在用實際行動秉承矢志不渝的仁心仁術。在護航大眾健康的道路上,任紅教授和他的團隊希望能成功實現乙肝病情發展阻斷,最大可能降低乙肝發病率和死亡率;任紅院長更希望通過寬仁人的兢兢付出,可以為患者提供及時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能夠讓更多人盡享生命歡顏。路上布滿荊棘、崎嶇坎坷,但他們誠仁滿懷,樂觀執著,在團結奮進中一路收獲、高歌。

寬仁時期的醫院建筑

1929年寬仁醫院董事會暨職員護士為金初銳夫婦返美國攝影紀念
 
李之郁 1931-1938年任寬仁醫院院長

抗戰時期,醫院為避日機轟炸,遷至歌樂山。

20世紀80年代重醫大附二院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