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醫粹 尚新至善
——記天津市腫瘤醫院150年發展歷程

天津市腫瘤醫院門診大樓
150年,有多少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泛起的浪花轉瞬即逝,消失得沒有痕跡,而天津市腫瘤醫院這所天津第一所西醫醫院和中國腫瘤學科的發祥地,憑借幾代人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不但在一個半世紀之后崛起于渤海之濱、海河之畔,蜚聲海內外,而且借力于天津這片不斷發展和迅速騰飛的經濟熱土,厚積薄發,振翅高翔,成為中國腫瘤學界之翹楚。
西醫興起解民病困 博施濟眾享譽津門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攻津門,占領北塘炮臺。為治療傷病,英軍于1861年在紫竹林一帶建立了軍醫院,除給外國駐軍和洋人看病外,也接診中國人。它是天津最早的西醫醫院。1868年醫院移交英國基督教倫敦會,改稱英國倫敦會施醫院。
1879年,基督教倫敦會委派馬根濟來津主持教會醫院工作,1880年,因馬根濟運用西醫方法治愈了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李鴻章之妻莫氏夫人的病,李鴻章在倫敦會施醫院內捐建養病院,醫院規模擴大。1881年馬根濟又推動李鴻章創辦了西醫醫學館,由馬根濟授課,培養了天津最早的一批西醫醫生,成為天津西醫教育的發端。
馬大夫醫術精湛,前來求醫者每天絡繹不絕,醫院迅速成為天津西醫傳播中心。由于醫師數量有限,馬大夫每天十分忙碌,以至于積勞成疾。1888年,年僅37歲的馬根濟因勞累過度病逝在崗位上。馬大夫當時已經“名馳于津埠遠邇,婦孺輿臺,莫不審知。”1924年,醫院重建,為紀念馬根濟,醫院更名為“馬大夫紀念醫院”。 1929年,在馬大夫紀念醫院內,還建成了私立濟華高級護士職業學校。至天津解放,該校共辦16屆,畢業生148名,多成國內醫護骨干。
腫瘤專科喜迎春天 外科特色國內領先
1949年新中國在世界的東方昂首屹立,醫療事業發展迎來春天。1951年10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馬大夫紀念醫院,更名為天津市立人民醫院,為綜合性醫院,開設病床200張。
1952年,金顯宅教授被聘為天津市立人民醫院醫師,并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腫瘤科。金顯宅教授早年遍訪歐美各國考察學習先進的腫瘤診治技術,并與世界具有領先水平的腫瘤中心建立了密切聯系。他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多種癌瘤根治手術和新的治療方法,其特有的以銳性剝離、刀法細膩見長的外科手術風格,成為天津市腫瘤醫院在全國腫瘤學界獨樹一幟的標志。1972年,91歲高齡的馬寅初先生患直腸癌,周恩來總理親點金顯宅主持手術,手術大獲成功,震驚醫學界,馬老直至100歲才辭世。
1954年,受衛生部委托,金顯宅創建全國腫瘤醫師進修班,其畢業學員后來均成為各省市腫瘤防治機構的創始人和骨干,全國腫瘤醫師進修班也被稱作“腫瘤界之黃埔軍較”,至今已培養3000余名腫瘤專業人才;他親傳的5個弟子——金家瑞、張天澤、李樹玲、王德延、王德元一批腫瘤學大家均成就于金顯宅的教誨,而被稱為“腫瘤學界五虎上將”;金顯宅教授則被中國腫學界尊稱為“中國腫瘤學之父”。他率先創辦了腫瘤醫學期刊《天津醫藥雜志腫瘤學附刊》(后改名為《中國腫瘤臨床》),首倡成立中國抗癌協會,引領和推動中國腫瘤防治事業不斷創新與發展,奠定了天津市腫瘤醫院成為全國著名腫瘤防治研究中心的基礎。
薪火傳承開放帶動 高端引領走向國際
1987年醫院正式更名為天津市腫瘤醫院,并遷入新址,這所擁有126年歷史的醫院在此刻鳳凰涅?,華麗轉身,如一艘艦船起航于中國改革大潮即將風起云涌的最初階段,駛向新的紀元。這艘巨艦的掌舵人則是時年剛滿43歲的郝希山,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醫院院長。當他擎起天津市腫瘤醫院這面旗幟時,他面對的問題,不僅是要把老前輩們的精神財富挖掘出來,薪火相傳下去,站在前人的臂膀上不斷創新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天津市腫瘤醫院這艘船找到駛向國際最前沿醫療領域的航線。
作為我國腫瘤學科的帶頭人、時任院長郝希山院士帶領天津市腫瘤醫院,瞄準醫學國際最前沿,堅持醫療技術創新,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腫瘤功能外科、乳腺癌診斷與治療、腫瘤免疫及生物治療、腫瘤分子流行病學、腫瘤分子影像與個體化治療、腫瘤病理學等臨床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達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的標志性高端創新成果,并應用于臨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打造出全國著名醫療品牌。
醫院實行開放帶動戰略。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瑞典、法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與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美國H.LEE 莫菲特腫瘤中心、韓國國家放射與醫學科學院癌癥中心、日本相澤醫院等世界上最先進的腫瘤防治機構結為姊妹醫院。與全美癌癥研究基金會合作建立了國內最大、最先進的腫瘤組織標本庫。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聯合建立我國首個跨國合作的中美淋巴血液腫瘤診治中心。與亞洲最大的生物醫藥公司TAKARA(日本寶生物公司)中央研究院合作開發腫瘤免疫生物治療技術,已形成專利產品并獲日方800萬元人民幣科研資助。與中科院、北京大學等10余家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高校開展了高端項目合作。2009年國際抗癌聯盟中國聯絡處在津成立。
目前,醫院建筑面積20萬平米,設有40個臨床醫技科室、9個基礎研究科室,開放床位2400張,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腫瘤專科醫院。擁有射波刀、PET-CT、醫用直線加速器等總值5億多元的醫療設備。運用手術、放療、化療、介入、免疫、基因生物及中醫中藥等腫瘤診治方法,開展從腫瘤早期普查到晚期臨終關懷各階段診治。2011年門診量66萬余人次,住院6.2萬人次,手術2萬余例,年住院量居全國腫瘤醫院首位,臨床綜合實力躍居全國領先水平。
天津市腫瘤醫院150年的發展歷史,融匯傳統與現代,提倡在傳承中創新,形成了“德高醫粹、尚新至善”獨特的醫院文化精髓,也是醫院不斷發展之源泉。在以院長、黨委書記王平教授為首的領導班子帶領下,醫院繼續瞄準“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建設目標,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全國知名醫院,并取得了驕人成績。2011年,醫院在全國最佳醫院排行榜中名列第46位,在全國最佳專科醫院聲譽排行榜中連續兩年名列腫瘤學科前5位,在全國“醫療質量萬里行”檢查中位列150余家專科醫院首位。跨越一個半世紀航程的天津市腫瘤醫院,承載幾代腫瘤學家的夢想與希望,在這波瀾壯闊的渤海之上,將繼續揚帆遠航。(文/李運紅 姚錫昊)

天津市腫瘤醫院新醫療大樓效果圖
1
|